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

霸權興衰史: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

這本書我買了十幾年了,最近在努力「補讀」它,這本書出版自1980年代,很多觀念與預測己經不算是很新的東西了,但仍有其價值。

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十分簡單,一個霸權國家興起後,會耗費太多GDP在維持其軍事武力之上,而這種維持龐大軍事力權的做法,會排擠到一般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投資,最後導致國家經濟力量衰退,本身也失去其霸權。

不過我看本書還有一個重要觀點,在早期,國家的財政收入,與其國民人數和領土面積、位置有相當的關聯,後來海上貿易與殖民興起,如荷蘭、葡萄牙等小國,也能取得一時霸權,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後,霸權的維繫與其國家整體的工業化程度,有更緊密的關聯,十九世紀末期的美國,雖然沒有什麼海外殖民地,但是其國家的總體GDP,己經超過佔有世界面績1/4的英國,即使無第一次世界大戰,其GDP也將於二十世紀早期超過全歐總合。

這或許可以這樣子說,用海外殖民、以及領土擴張政策來維繫強國地位的做法,早己經在工業革命之後變的「不合時宜」,對於潛在霸權國家,搞好自己一國經濟,會比四處去掠奪來的划算。

此外,本書心提供了許多二次世紀大戰之時的國家總體戰爭潛力數據,這說明了太洋平戰爭之中,日本為什麼幾乎不可能戰勝美國的原因。

雖然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佔領的土地面積與人口數,都己近於或高於美國,但日美之間的GDP差距是五倍,但是在可以將資源轉換為戰爭武器的生產重機具方面,兩者相差是十倍二十倍以上,也就是說,你雖然有錢有資源,但是要將這些錢與資源轉化成武器,你仍然需要生產用的重機具以及熟練的工人,這些因素,美國都是遠遠高過於日本。

故而網路上經常有一些迷思,只要XXX被生產出來了,日本就能贏得太平洋戰,這是不可能的,因為美國會做出更可怕的東西~XD,祈禱隕石砸中美國還比較有可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