套件體材歷史
1933年,德國國防軍提出發展一種新的重型坦克計畫( Neubaufahrzeug德語為“新工程車輛”),並交由萊茵金屬和克虜伯兩家公司分別研製,而由於“凡爾賽條約”的限制,德國對外聲稱為:重型牽引車.
外觀上,兩家公司的設計都非常相似,使用的武器也相同(一門75毫米KwK L/24主炮,4門37毫米KwK L/45副炮),區別在於武器的佈置方式有區別. 萊茵金屬的火炮是上下佈置方式,上面是37毫米炮,下面是75毫米主炮; 克虜伯則為並列佈置方式.在車身右前及左後各有一使用MG34 7.92毫米的機槍塔,兩家公司設計的均有差別.
萊茵金屬公司的設計方案被命名為PzKpfw NbFz V(PanzerKampfwagen NeubauFahrzeug V), 克虜的伯設計命名為 PzKpfw NbFz VI.原有的設計思路是為裝甲部隊生產出一款新的重型坦克,但由於加工過程太複雜,性能也不可靠,在生產了幾輛原型車後即告停止.但也是部隊獲得了使用多炮塔坦克的經驗.